中文其他名稱:
拉丁名:Smilax lebrunii H. Lév.
分類學(xué)概念出處:Smilax lebrunii Levl., Fl. Kouy-Tcheou 257. 1914; Wang et Tang,中研叢刊5: 421. 1934, ut “l(fā)ebranii”. ——S. meglantha C. H. Wright var. asperata Wang,靜生匯報(bào)5: 114. 1934.
異名:
攀援灌木。莖長(zhǎng)1-2米,枝條有不明顯的縱稜,多少具疣狀突起或短刺狀突起,疏生刺或近無(wú)刺。葉薄革質(zhì),橢圓形、卵形至披針形,長(zhǎng)4-10厘米,寬1.5-5.5厘米,下面蒼白色或淡綠色;葉柄長(zhǎng)5-15毫米,約占全長(zhǎng)的2/3具鞘,有時(shí)有卷須,脫落點(diǎn)位于上部。傘形花序生于葉尚幼嫩的小枝上,具幾朵花;總花梗長(zhǎng)1-2.5厘米;花序托稍膨大,有時(shí)延長(zhǎng);花綠黃色;外花被片長(zhǎng)4.5. 5毫米,寬約2毫米,內(nèi)花被片寬約1毫米;雌雄花大小相似,有6枚退化雄蕊。漿果直徑1-1.5厘米,熟時(shí)紅色。花期3-4月,果期10-11月。
國(guó)內(nèi)分布:產(chǎn)甘肅(南部)、四川、湖南(西部)、廣西(東北部)、貴州和云南(西南部)。
國(guó)外分布:
生境:生于海拔950-2900米的林下、灌叢中或山坡、路旁陰處。